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苕之华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先秦〕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凌霄开了花,花儿黄又黄。内心真忧愁,痛苦又悲伤!
凌霄开了花,叶子青又青。知道我这样,不如不降生!
母羊头特大,鱼篓映星光。人有食可吃,岂望饱肚肠!

注释
苕(tiáo):植物名,又叫凌霄或紫葳,夏季开花。华:同“花”。
芸(yún)其:芸然,一片黄色的样子。
维其:何其。
牂(zāng)羊:母羊。坟首:头大。
三星:泛指星光。罶(liǔ):捕鱼的竹器。
鲜(xiǎn):少。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72-574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2-514

鉴赏

  全诗三章,前两章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说苕华盛开,花儿黄又黄,叶子青青,沃若葱茏。这两句诗人以所见苕的花、叶起兴,苕叶青花黄,充满生机,而荒年的人民呢,却难以为生。诗人由联想导入感慨,两章诗的结尾两句即是所感。诗人痛心身处荒年,人们在饥饿中挣扎,九死一生,难有活路,反不如苕一类植物,活得自在,生命旺盛。为此,他心里忧伤不已,竟至于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天地之下,本以人为贵,今反而羡慕无知觉的植物,乃至说出“不如无生”的话,实在悲哉痛哉,愤极恨极。

  前两章尽管诗人感情激切,难以压抑的忧愤,几如烈火喷射而出,但是这一忧愤产生的原因,还是隐含在比兴之中,到第三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产生于西周末年。《毛诗序》说:“《苕之华》,大夫闵时也。幽王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君子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之,故作是诗也。”《易林·中孚之讼》曰:“牂羊羵首,君子不饱。年饥孔荒,士民危殆。”至于作者,从诗“歌其食”的内容推测,有可能是饥民,或是一位了解人民、同情人民的下层士人。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72-574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2-514

简析

  《苕之华》是一首杂言古诗,是一首饥民自伤生而不幸的诗歌,所写的是灾年人民无食、难以存活,诗人面对如此现实,痛感逢此饥荒,还不如不出生为好。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反映了荒年的惨景,情调凄怆悲愤、造语奇特警辟,诗中所反映的周代残酷的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普遍性的,充分显示出《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力量。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云谣

佚名 佚名〔先秦〕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常棣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先秦〕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荆人袭宋

《吕氏春秋·察今》〔先秦〕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